案例
潮流不斷變化,成功基因不變 --觀禮北美PI設計大獎后記
作者:霍建明 來源:泛家居獨角獸 2021-04-13 16:51閱讀量:次
4月8日晚上, 我作為泛家居獨角獸團隊成員受邀出席北美PI設計大獎2020頒獎典禮暨2021啟動盛典的現場,相信出席的每個人懷著同樣的感受--欣喜甚至興奮、收獲滿滿。興奮過后,慢慢品


在黑白灰色調充斥行業各種規格的產品,甚至被頂禮膜拜成為甚囂塵上的主流當下, 豐富的色彩搭配加上熱情動感的馬里亞契音樂、沁人心扉的龍舌蘭酒,讓大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其實,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打擊各國,多個經濟體一直沒有辦法走出灰蒙蒙的不確定,色彩的變化自然就是社會情緒的溫度計。如果大家都是唯意大利馬首是瞻,自然也要受其影響。
一、國際化的底氣從何而來?
假如我們有能力走出相對獨立的行情,為什么讓自己是思維懶惰下去,人云亦云呢?


PI主辦方來自墨西哥。雖然同處北美,到底還是與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 為主流的美國還是非常不一樣,兼容了源自南歐的西班牙、印第安土著文化, 并且體現為以歌舞、音樂、戲劇見長的獨特拉丁風情。于是,我們能夠在盛會上看到,同樣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墨西哥音樂、舞蹈、美食、美妝,展露自己與美國、與歐洲完全不同的西方另一面,還是自己的本來面目示人。 BE YOURSELF, BE INTERNATIONAL .(真情流露,國際元素),其實兩者可以并行不悖。

ICC瓷磚總經理漢貝托先生(HUMBERTO VALLES) 強調: 相比以往常去的美國、歐洲,墨西哥的設計師更加愿意過來中國感受這里的文化;并且樂意邀請中國的設計師前往墨西哥欣賞這個”美麗而色彩斑斕的國度”, 從而“激發靈感”。按我的理解,無論國家大小、人口多寡,甚至是其他的硬實力指標的高低,只要把自己文化最好的一面體現出來,自然有各國人民欣賞。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駐廣州的八國領事館代表出席,就是這種自信的體現。

ICC瓷磚總經理漢貝托先生(HUMBERTO VALLES)
這個世界已經有原汁原味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國或者其他西方國家的風物,你亦步亦趨得再好,也只能是一個山寨版本里面的A貨。不過,如ICC漢總之前對我以及很多人解密的”國際化“配方,其實就是識別、發揚自己的強項,進而落實到把西方(包括歐洲、墨西哥)的元素與中國本地市場偏好結合起來,精心打磨產品和品牌,終于成為”市場上獨領風騷的生力軍“。
最近我走進ICC與漢總及其團隊交流,再一次深入了解他們的發展歷史和理念之后,我有感而發:“ICC好像一輛F1賽車,性能優異,做工精良,不過需要非常有能力的團隊才能駕馭。這不僅僅是對于公司的管理層或者營銷團隊而言,對于經銷商也是如此。”二、創新不容易,為什么還堅持?
我對真正創新的理解是持續多年、全面而且系統性、多維度的創新。這個說說容易,真要做起來,比登蜀道還難。這邊廂行業同仁抱怨、痛恨同質化的行業環境如何讓創新者無路可走,那邊廂更多人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地走向同質化的道路,甚至個別以此為樂、為能。
就以此次的啟動儀式而言,敢于突破本地搞晚會的套路,本身就是一個突破。創新,不僅僅在產品的花色、展廳的搭配設計,還在活動的質量、資源調配的充分運運用。
符合這上述三個層面的創新在哪里都是稀缺品,因此從一開始,下定決心,”做到與眾不同”(doing something unique and different),就必須是一把手工程,考驗胸懷、眼光和洞見,不僅僅是眼前一城一池,并且對自己的路徑非常有信心。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文化不是虛無縹緲的,是可以體現為具體的事情。只是不少人把自己解釋不了的都裝到這個籮筐里面,讓“文化”泛濫而已。
三、文化是空中樓閣嗎?
首先,盛行幾十年的文化多元化是否沒有原則?我認為,有原則。
差異化具有永恒不變(TIMELESS) 的價值。就是把自身歷史、風土人情甚至有一定地理屬性(包括局限性)的元素提煉出來,為每一個獨特的個體(人、企業、應用場景)服務,匯聚起來,就是有價值的文化精華。無論是墨西哥、中國,還是歐洲、美國、中東、亞太,必然是先有自己的個性(“不同”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然后尋找共性(“和” HARMONY),才能”和而不同” ( harmonic yet different) 。二者并行不悖,不是勢同水火。如果從自己歷史、文化的源頭不斷吸收營養,怎么會擔心不能實現差異化呢?你每天活在自己的文化中,怎么會解釋不了呢?即使抽象的不行,具象的總是可以的。“唯有源頭活水來”,基于此的文化內涵,其表達形式一定是“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只要不是思維懶惰,何必到處抄襲?!
其次,合資企業的文化融合容易嗎?非常難。
承認文化差異,就意味著融合之不易。合資企業,還要面對無比挑剔的客戶、并不是永遠友善的同行競爭,以及各種各樣的日常實際問題。我在歐洲在華企業工作并且與不同文化背景打交道的經歷讓我感同身受,可以理解,沒有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如果不是付出無比的努力進入主場所在的商業、文化環境,只是在外圍指指點點、做高級批評家,最終只能是落寞收場。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本地化從來是艱難的跋涉,何況是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對話與融合。
“頭三年非常有挑戰性”,其實就是合資企業當初在生死邊緣徘徊的溫柔描述。“現在我們對市場非常熟悉”,“今年開局很好”,漢總這種自信的表述就是10年磨劍后,對公司團隊合情合理的獎狀。
我有理由相信ICC充滿豪氣的愿景:在中外合資企業的運營方面,不僅僅成為陶瓷行業的標桿,更加能夠成為其他行業學習的樣板。(“quite an example and a force in the market, an example to follow,Not only in the ceramic industry, but also for other industry”.)
盈利為主要目標的商家需要講文化嗎?要,而且有價值。
大到助力PI大獎落地中國,小到最近迎接本地過百名大學生進入企業參觀交流并且親自對話,無不得到墨西哥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卡洛斯·希拉爾特先生的熱情肯定,他表示:“與年輕學生交流非常重要。彰顯了ICC是一家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ICC瓷磚除了作為公司推動企業發展,作為墨西哥文化大使,在中國起重要的連接作用。”
墨西哥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卡洛斯·希拉爾特先生
我和一些本地有相當地位的設計師交流,他們私下表示,非常重視這個獎項的價值。一個洋溢著獨特文化品味的大獎,自然就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差異化的體現。這又是與市面上諸多頭銜頒獎的分野了。
后記:
“奮進” (STRIVE FORWARD),是ICC面對2021年市場和潮流紛繁變化的主題詞,他們的決心還體現在“不遺余力的投入” ( Invest as much as we can--漢貝托原話)??磥?,市場永遠是變化的,也是不完美的。墨守成規不是辦法,用好自己獨特的國際化優勢,持續、系統性地多維度創新,應該就是他們從艱難開始,逐步自信,最終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了。
( 作者:行業垂直服務平臺”泛家居獨角獸“聯合創始人霍健明先生)

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